7月4日, 陕西省西安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该病例经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月8日,经临床专家组会诊,诊断为猴痘病毒。病例发现后相关部门迅速开展了流调溯源、实验室检测和医疗救治等工作,目前患者正在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资料图片)
发布健康提示
猴痘流行现状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人际传播主要出现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后于2023年5月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建议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做好健康防护。
猴痘预防知识
猴痘的传染源及传播方式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猿类)和人是主要传染源。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2.猴痘的潜伏期及临床表现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长可到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后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3.猴痘的治疗、预后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
4.猴痘的预防
一是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二是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三是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5.做好健康监测
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一般可以选择皮肤科,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6.医疗机构做好症状监测
医务工作者接诊时如发现就诊人员有疑似猴痘症状,在排除水痘、麻疹、登革热等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及过敏反应等疾病后应主动询问其境外旅居史或相关接触史。同时联系当地疾控中心,开展采样、检测等工作,按要求上报。
此前
近5天之内,
包括天津、湖南长沙等
全国多地
已累计报告了5例猴痘确诊病例
其中
天津报告1例
湖南长沙报告3例
辽宁沈阳报告1例
据各地疾控中心披露
患者均情况稳定
那么
普通民众感染猴痘几率大吗?
记者咨询了多位临床感染科专家, 均表示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无需恐慌。
“基于现有的研究,感染动物和感染患者是猴痘传染源,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猴痘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普通市民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7月8日,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普通人群日常外出,正常工作、生活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且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可能持续2至4周,临床症状普遍较轻。
“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猴痘形成规模传播的三大途径。 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多,不排除接下来接触者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零星关联确诊病例,但 形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 此外,目前没有证据证明病毒传播跟温度有关,普通人群只要注意做好防范,感染风险极低。”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记者。
(来源:华 商报、陕西省疾控中心、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关键词: